春季氣候干燥,育雛如何保障空氣濕度?
為了保證雛雞健康生長,本文介紹春季育雛期如何做好濕度管理。
一、春季氣候環境對雞舍濕度的影響
空氣濕度是表示空氣潮濕程度的物理量,稱為“空氣濕度”,簡稱“氣濕”。通常采用相對濕度來表示,相對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實際水氣壓與同溫度下飽和水氣壓之比,用百分比表示。對雛雞而言,適宜的相對濕度為50%-65%,低于40%為低濕,高于80%為高濕。
春季外界空氣濕度一般在30%~40%。在實際育雛過程中,受春季干燥多風的影響,雞舍濕度控制難度加大,可能出現育雛舍濕度達不到雛雞生理需求。
二、雞舍濕度的來源
雞舍內的濕度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
(一)是外界空氣中的水分進入雞舍內;
(二)是雞的呼吸和排出的糞便;
(三)是雞舍內飲水乳頭滴漏的水分蒸發。
三、濕度管理對雛雞帶來的危害
1、高溫低濕對雛雞的影響
(1)高溫低濕易影響雛雞的正常代謝和生長發育
剛孵出的雛雞,體內約含水分76%。由于育雛溫度高,水分蒸發快,如果此時雞舍濕度過低,就可能造成雞只脫水,影響雛雞的正常代謝,腹內剩余卵黃吸收不良,致使生長發育受阻,體質軟弱發育緩慢,嚴重時可造成雞只死亡。
(2)高溫低濕易引發雛雞的呼吸道疾病
正常情況下,雞只的呼吸道是濕潤的,且覆有一層帶粘液的纖毛上皮,大多數粉塵微粒等進入呼吸道時,被纖毛吸附在上呼吸道,雞體通過纖毛擺動將粉塵排出體外,阻止微生物向體內進入。如果此時雞舍濕度過低,易導致塵土飛揚、刺激雛雞呼吸道黏膜,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2、高溫高濕影響雛雞生長發育
高溫高濕是育雛的環境相對濕度在75%以上,一般春季育雛這種情況不易發生,但也有個別養殖戶在育雛前期為了防止冷風吹雞,采取減少通風量或前期不通風的方法,這樣會造成雞舍濕度過大,增加氨氣濃度、導致空氣質量較差,可能會出現結膜炎,甚至發生呼吸道疾病。
另外,高溫高濕可導致雛雞體感溫度過高,直接影響雞群采食量,造成雛雞生長發育緩慢。
四、濕度管理方法
育雛雞舍內一定要懸掛濕度探頭或者溫濕計,實時顯示雞舍濕度。
一般常用的增濕方法有:
①噴霧加濕法:常用的方法有自動化噴霧加濕器,人背式噴霧器,帶雞消毒噴霧等。
②地面灑水加濕法:常用的方法有水盤灑水,多孔式水管噴水;
③濕簾、濕布加濕法:在雞舍前中后設置濕簾或濕布,通過噴灑蒸發增濕。
一般常用的降濕方法有:
①排除濕氣:合理通風換氣,及時排除多余的濕氣。
②雞舍放置吸潮材料:比如生石灰、木炭等吸潮降濕材料。
③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水分的產生:及時清除糞尿和污水;定時查看供水系統,確保供水系統不漏水。
④雞舍周圍設防潮層:為避免土壤水分沿墻上升,在墻身和墻腳交界處設防潮層。
總體來說,濕度是雞舍環境非常關鍵指標之一,與溫度、通風同等重要,對育雛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廣大養殖朋友把握好雞舍濕度,保證雛雞健康和生長。
- 上一篇:春末夏初呼吸道多發使用中藥來控制 [2021/5/11]
- 下一篇:最近蛋雞流行的弧菌性肝炎如何防控? [20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