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糞肥中獸藥風險防控指南
2021/6/3 17:21:50 點擊:
耕地質量是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國家重大戰略。畜禽糞肥是保持耕地生產力的重要肥料投入品,由于養殖過程中使用的獸藥相當比例隨糞尿排出,造成獸藥及重要耐藥基因在集中施肥的農田環境中釋放與遷移,影響產地質量和優質農產品供給。
針對這一問題,在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畜禽廢棄物風險評估專項的支持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南京)牽頭組織相關單位對畜禽糞肥中獸藥發生及其全程管控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發生風險及關鍵控制點,從安全生產出發,提出了畜禽糞肥中獸藥風險全程管控技術,為保障畜禽糞肥資源化安全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藥物源頭減量
品種選擇:養殖場引入畜禽品種時,應根據當前飼養場的生產需求、目的以及自然氣候條件,從持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場選擇生產水平高、抵抗能力強、遺傳性能穩定的品種,引入的品種不攜帶特定疾病,不從疫區引入品種,通過良種增加對疫病的抵抗,保證畜禽產品安全和品質提升。
管理措施:提高畜禽飼養管理水平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提升動物健康水平,從養殖環節減少獸藥應用。
飼養密度:統籌考慮養殖效益、動物健康、環境承載力,參照《綠色食品 畜禽衛生防疫準則》(NY/T473)對畜禽養殖數量控制,提高動物抗病力,實現畜禽減抗健康養殖,在供給優質、安全、健康、營養的畜禽產品同時減少畜禽糞便中獸藥殘留量。
舍內環境:應根據畜禽養殖特點,合理規劃和控制養殖舍內光照、溫濕度、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懸浮顆粒物等影響因素,通過光照、通風、控溫等設備設施,降低不良因素的刺激。可安裝養殖環境智能控制系統,配備自動喂料、飲水與清糞裝備,實現舍內環境管理智慧化和精細化,結合節水、節料和干清糞等清潔養殖技術,從而營造適宜的養殖環境、提升動物生活質量、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疾病發生與獸藥的使用。
消毒防疫:養殖場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消毒和防疫程序,參照NY/T473健全防疫體系。對畜禽、生產區域、生產和運載工具、工作人員等進行嚴格的滅菌消毒,根據不同病原特征和消毒對象選擇消毒劑,不得隨意加大劑量,注意消毒劑之間的配伍禁忌,當發生疫情時,應適當增加消毒頻次。養殖場應主動實施程序化免疫,選擇經國家批準使用的疫苗,按照說明書推薦方式使用。
人員管理:養殖場建立人員管理規范,強化養殖與獸醫從業人員養殖標準化和科學合理用藥培訓,鼓勵將養殖場的信息化學習系統對接獸藥管理機構與協會的新媒介,充分利用專業機構的科技優勢,學習養殖新技術與安全用藥知識,持續提高從業人員素養,規范獸藥的用藥行為。
投入品控制:飲水、飼料和獸藥投入品是畜禽糞便中獸藥殘留的重要來源,加強輸入途徑的控制,使用合格產品,鼓勵使用安全、高效、低殘留的獸藥替代產品,促進綠色養殖發展,從源頭減少獸藥使用量。
飲水控制:選擇水質較好的自來水、河水或井水作為水源,定期送檢,水質達規定要求。通過飲水給藥治療的,不得超范圍、超劑量使用藥物,不得使用禁用藥物,嚴格遵守休藥期等有關規定。
飼料控制:嚴格執行藥物飼料添加劑“禁抗”規定(部公告第194號),不得在飼料中添加禁用藥物。通過飼料給藥治療的,不得超范圍、超劑量使用,嚴格遵守休藥期、配伍禁忌等有關規定。
獸藥控制:養殖場應積極參與《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1年)》。建立獸藥采購、儲存、使用等環節管理要求和操作規程,遵從獸用處方藥管理、分級管理、安全間隔期、休藥期等管理制度,在獸醫指導下按照使用劑量和范圍對癥用藥,不憑經驗、不亂用或濫用獸藥,嚴格執行《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31650)、《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部公告第250號)、養殖用藥明白紙及相關公告中禁用藥物,系統規范獸藥使用行為。按照規定進行動物疾病的預防、監測、控制和凈化,鼓勵使用安全、高效、低殘留的中獸藥、低聚糖、微制劑、噬菌體等抗菌藥物替代產品。通過多途徑多手段降低獸藥使用量。
糞肥高效降解
糞便分類處置:將治療期間的畜禽糞便與常規飼養產生的糞便分別收集,獸藥污染的畜禽糞便,在正式處理前開展預處理,包括但不限于將畜禽糞便與其他一同發酵的干物質混合對高濃度獸藥進行稀釋(降低殘留初始濃度)、增加糞便的光照或紫外線暴露、或添加降解菌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光解、溫度、微生物等非生物和生物活動,促進糞便中獸藥的降解和去除。
糞便處理模式:畜禽糞污禁止直接還田應用,鼓勵應用先進的糞便處理技術。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企業或區域性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根據配置的設施,選擇適宜的糞便處理方式,優先選擇主管部門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主推技術中的糞污沼液厭氧處理、好氧堆肥處理等方式。
在糞污沼液厭氧處理方式上,對糞便和糞水集中收集,利用沼氣工程進行厭氧發酵,并對產生的沼渣和沼液經過好氧再次處理;在好氧堆肥處理方式上,利用條垛式、槽式發酵床、立式發酵罐進行好氧處理,并提高發酵溫度和延遲堆肥時間。通過多處理方式,對糞污中高風險獸藥進行高效降解,從處理環節避免向農田環境的擴散。畜禽糞污處理還應符合《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GB/T36195)等相關規定。
生物菌劑利用:微生物菌株安全性應符合《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術準則》(NY/T1109)的規定,在畜禽糞便處理過程中添加適宜的生物菌劑,提高糞肥的處理溫度,延長高溫持續的時間,提高糞肥中獸藥的降解,顯著降低獸藥殘留量。
糞肥產品質量:對于畜禽糞便處理后形成的糞肥產品,產品標準對獸藥含量有要求的應符合該產品標準的要求;產品標準對獸藥含量沒有規定,為保障畜禽糞肥產品中獸藥風險可控、提高商品肥價值,對風險評估結果證明存在安全隱患的可提出預警值,作為生產經營管理的依據。產品還應符合《有機肥料》(NY525)、《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GB38400)等相關規定。
糞肥藥物監測
畜禽糞肥中獸藥測定參照《國家畜禽廢棄物風險評估藥物殘留測定操作細則》、《有機肥料中土霉素、四環素、金霉素與強力霉素的含量測定高校液相色譜法》(GB/T32951)、《有機肥中磺胺類藥物含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NY/T3167)等規定執行,當產品中獸藥含量達到預警值時,應立即查找原因,消除污染源和改善控制措施。
防控記錄應用
收集、記錄、整理畜禽糞肥中獸藥風險防控的各類信息和資料,建立檔案,妥善保存。主要信息和資料包括藥物種類、使用時間、方式用量、防控措施和效果評價等。對記錄數據定期梳理分析評價,不斷完善畜禽糞肥中獸藥風險防控技術。
針對這一問題,在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畜禽廢棄物風險評估專項的支持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南京)牽頭組織相關單位對畜禽糞肥中獸藥發生及其全程管控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發生風險及關鍵控制點,從安全生產出發,提出了畜禽糞肥中獸藥風險全程管控技術,為保障畜禽糞肥資源化安全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藥物源頭減量
品種選擇:養殖場引入畜禽品種時,應根據當前飼養場的生產需求、目的以及自然氣候條件,從持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場選擇生產水平高、抵抗能力強、遺傳性能穩定的品種,引入的品種不攜帶特定疾病,不從疫區引入品種,通過良種增加對疫病的抵抗,保證畜禽產品安全和品質提升。
管理措施:提高畜禽飼養管理水平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提升動物健康水平,從養殖環節減少獸藥應用。
飼養密度:統籌考慮養殖效益、動物健康、環境承載力,參照《綠色食品 畜禽衛生防疫準則》(NY/T473)對畜禽養殖數量控制,提高動物抗病力,實現畜禽減抗健康養殖,在供給優質、安全、健康、營養的畜禽產品同時減少畜禽糞便中獸藥殘留量。
舍內環境:應根據畜禽養殖特點,合理規劃和控制養殖舍內光照、溫濕度、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懸浮顆粒物等影響因素,通過光照、通風、控溫等設備設施,降低不良因素的刺激。可安裝養殖環境智能控制系統,配備自動喂料、飲水與清糞裝備,實現舍內環境管理智慧化和精細化,結合節水、節料和干清糞等清潔養殖技術,從而營造適宜的養殖環境、提升動物生活質量、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疾病發生與獸藥的使用。
消毒防疫:養殖場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消毒和防疫程序,參照NY/T473健全防疫體系。對畜禽、生產區域、生產和運載工具、工作人員等進行嚴格的滅菌消毒,根據不同病原特征和消毒對象選擇消毒劑,不得隨意加大劑量,注意消毒劑之間的配伍禁忌,當發生疫情時,應適當增加消毒頻次。養殖場應主動實施程序化免疫,選擇經國家批準使用的疫苗,按照說明書推薦方式使用。
人員管理:養殖場建立人員管理規范,強化養殖與獸醫從業人員養殖標準化和科學合理用藥培訓,鼓勵將養殖場的信息化學習系統對接獸藥管理機構與協會的新媒介,充分利用專業機構的科技優勢,學習養殖新技術與安全用藥知識,持續提高從業人員素養,規范獸藥的用藥行為。
投入品控制:飲水、飼料和獸藥投入品是畜禽糞便中獸藥殘留的重要來源,加強輸入途徑的控制,使用合格產品,鼓勵使用安全、高效、低殘留的獸藥替代產品,促進綠色養殖發展,從源頭減少獸藥使用量。
飲水控制:選擇水質較好的自來水、河水或井水作為水源,定期送檢,水質達規定要求。通過飲水給藥治療的,不得超范圍、超劑量使用藥物,不得使用禁用藥物,嚴格遵守休藥期等有關規定。
飼料控制:嚴格執行藥物飼料添加劑“禁抗”規定(部公告第194號),不得在飼料中添加禁用藥物。通過飼料給藥治療的,不得超范圍、超劑量使用,嚴格遵守休藥期、配伍禁忌等有關規定。
獸藥控制:養殖場應積極參與《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1年)》。建立獸藥采購、儲存、使用等環節管理要求和操作規程,遵從獸用處方藥管理、分級管理、安全間隔期、休藥期等管理制度,在獸醫指導下按照使用劑量和范圍對癥用藥,不憑經驗、不亂用或濫用獸藥,嚴格執行《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31650)、《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部公告第250號)、養殖用藥明白紙及相關公告中禁用藥物,系統規范獸藥使用行為。按照規定進行動物疾病的預防、監測、控制和凈化,鼓勵使用安全、高效、低殘留的中獸藥、低聚糖、微制劑、噬菌體等抗菌藥物替代產品。通過多途徑多手段降低獸藥使用量。
糞肥高效降解
糞便分類處置:將治療期間的畜禽糞便與常規飼養產生的糞便分別收集,獸藥污染的畜禽糞便,在正式處理前開展預處理,包括但不限于將畜禽糞便與其他一同發酵的干物質混合對高濃度獸藥進行稀釋(降低殘留初始濃度)、增加糞便的光照或紫外線暴露、或添加降解菌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光解、溫度、微生物等非生物和生物活動,促進糞便中獸藥的降解和去除。
糞便處理模式:畜禽糞污禁止直接還田應用,鼓勵應用先進的糞便處理技術。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企業或區域性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根據配置的設施,選擇適宜的糞便處理方式,優先選擇主管部門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主推技術中的糞污沼液厭氧處理、好氧堆肥處理等方式。
在糞污沼液厭氧處理方式上,對糞便和糞水集中收集,利用沼氣工程進行厭氧發酵,并對產生的沼渣和沼液經過好氧再次處理;在好氧堆肥處理方式上,利用條垛式、槽式發酵床、立式發酵罐進行好氧處理,并提高發酵溫度和延遲堆肥時間。通過多處理方式,對糞污中高風險獸藥進行高效降解,從處理環節避免向農田環境的擴散。畜禽糞污處理還應符合《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GB/T36195)等相關規定。
生物菌劑利用:微生物菌株安全性應符合《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術準則》(NY/T1109)的規定,在畜禽糞便處理過程中添加適宜的生物菌劑,提高糞肥的處理溫度,延長高溫持續的時間,提高糞肥中獸藥的降解,顯著降低獸藥殘留量。
糞肥產品質量:對于畜禽糞便處理后形成的糞肥產品,產品標準對獸藥含量有要求的應符合該產品標準的要求;產品標準對獸藥含量沒有規定,為保障畜禽糞肥產品中獸藥風險可控、提高商品肥價值,對風險評估結果證明存在安全隱患的可提出預警值,作為生產經營管理的依據。產品還應符合《有機肥料》(NY525)、《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GB38400)等相關規定。
糞肥藥物監測
畜禽糞肥中獸藥測定參照《國家畜禽廢棄物風險評估藥物殘留測定操作細則》、《有機肥料中土霉素、四環素、金霉素與強力霉素的含量測定高校液相色譜法》(GB/T32951)、《有機肥中磺胺類藥物含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NY/T3167)等規定執行,當產品中獸藥含量達到預警值時,應立即查找原因,消除污染源和改善控制措施。
防控記錄應用
收集、記錄、整理畜禽糞肥中獸藥風險防控的各類信息和資料,建立檔案,妥善保存。主要信息和資料包括藥物種類、使用時間、方式用量、防控措施和效果評價等。對記錄數據定期梳理分析評價,不斷完善畜禽糞肥中獸藥風險防控技術。
- 上一篇:夏季濕簾使用的誤區 [2021/6/9]
- 下一篇:春季如何控制住肉雞支氣管栓塞? [2021/4/29]